历史

2(1/2)

    带着这夏天般的热情,方心宁匆匆赶到了辛县实验中学,参加该校的招聘面试。

    他到现在都这么认为,实验中学选择在盛夏酷暑要他们来,绝对也是一道考题。

    假期里的校园很冷清,地上零星的枯树叶被风吹得跑跑停停,发出吃吃啦啦的声响,像几只淘气的小动物。

    在小花园的角落里,方心宁一眼看到了一棵无花果树。大概是因为自生自长,一副很落寞的样子。他靠近它,抚摸了下它鸭蹼似的叶,如同与一位老友握手。

    顺着显眼处粉笔书写的指示牌,他来到实验大楼一楼的一个大厅里。里面已经有百十号人,个个表情严肃,静静地候着,也有的在那里忽喇忽喇翻书。

    他突然感觉有人在注视他,顺着投过来的目光看过去,哦,就是刚才路上遇到的那两个打着阳伞的女人。

    他向她们微笑一下,算是打了招呼。

    看他望过来,她们二人也对视了一下,笑了,羞涩涩地。

    这次面试,对于前来应聘的老师们说,是很重要的一关,也是最后一关。大家都在仔细听着,叫到自己的号时,便走进一间教室;而从里面出来的,连话也懒得说一句,面无表情地径直离去。这给现场的候考者增添了紧张情绪。

    方心宁抽到的是语文组第16号。他在心里默念着:“要顺,要顺”他极力地要让自己静下心来,可这一招一点儿也不管用。他便自言自语地口述眼前所见:大家都在积极准备,工作人员都一脸严肃,楼里楼外干干净净,窗外就是绿化得很漂亮的校园

    他嘟囔出了声,引得近旁几位老师怪怪地看着他。

    嘴里这样说着,目的是想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可他的心思还是不自觉地回到了从前。

    四年前,方心宁从省城师范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家乡辛县的黑山镇初级中学任教。当时因为与季梅婷的关系正处在最冷淡的时候,特别不想去辛成市工作,再考虑到年迈的母亲一个人在家,自己时不时还要回家照顾,所以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他是他们班里唯一一个选择了乡镇中学的学生。

    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时从远处看黑山镇中,院墙上刷的一行大字特别醒目: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学楼上也悬挂着八个血红的大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能在如此受社会重视的学校里工作,不正是自己无悔的选择么?

    老校长见了他后兴奋异常,怎么形容呢?反正他说话的时候,话语里有一种老太太买菜时多抽了人家一棵芫荽的那种沾沾自喜,那表情呢,活像一个孩子磕伤了膝盖刚欲张嘴大哭却意发现一枚渴求已久的硬币,瞬间就能变出笑脸。

    带着热血沸腾的劲头,他恨不得马上扎进教室,使出自己浑身的本事,给同学们好好上几节。他也确实用自己的认真与努力赢得了同学们的心。

    不久后,方心宁就了解到,在这所拥有近百名教职工的学校里,他是那四五年间分配来的仅有的三名大学生之一。直到最近一两年,县城里实在不好安排了,分配到这里来的大学生才多起来。位置偏僻,硬件设施也差,事先了解学校底细的人一般是不愿到这里来的。

    这所学校,除了集资建的一座崭新的教学楼和一圈还算完整的围墙之外,再也没有象样点儿的建筑了。尚未整平的场到处乱石横卧,一副锈迹斑斑的篮球架从老校里搬来后就从没立起,干尸一样斜躺在校园的角落里。

    据说他来的时候学校就已从老校区搬来两年多,一直就这样;及至现在他想要离开它的时候,也依然没有丝毫改变。

    这四年中,最让他想不到的是扣工资的事情时常发生。修路,扣你五十,订报,扣你一百,过节发桶花生油,也要在下个月按市场价从工资里抵扣。即便这样,教师们工资也总不能按时发放。学校不断推出这样那样的校规校纪,生搬硬套外地经验,大搞所谓的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和等级工资制等等改革,结果画虎反类犬。领导与老师原应齐心协力搞教学,生硬的改革却让他们成了对立斗争的两派。学校一味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老师们每天都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们天天疲于应付,而方心宁尝试的“小组合作教学法”,不仅没有得到学校的支持,还被扣以“不务正业”的帽子。

    让方心宁真正受刺激的,或许该说是那次噩梦